正常人應(yīng)該少聽“故事”,這類人除外..
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間緊迫,好多人不愿意看長篇文章。所以這篇文章先說個人觀點兒: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理性的人,就應(yīng)該少聽故事,營銷類人員從認知上也應(yīng)該少聽故事,但要多講故事給客戶、他人聽;

少聽故事

原因:這是一篇正確的三觀元知識,建議理性者認真看完。非我本人原創(chuàng),原文出處(米知山),文章結(jié)尾附鏈接,原文如下:

網(wǎng)上充斥著這樣的文章:滿篇的故事,而且要么是名人軼事,要么是作者的朋友、同事、同學(xué)的故事(這些故事是不是胡編亂造的根本無從考證),然后一篇1100字的文章,用3個故事占去1000字,文末用100字總結(jié)作者認為的道理。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之前,《讀者》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(說的就是我~),這本雜志讓幾乎所有的人都了解了雞湯文,而且?guī)Ф尽5菫槭裁吹搅嘶ヂ?lián)網(wǎng)時代,這樣的文章還是這么多呢?僅僅是作者變成了一個個公眾號的寫手,一個個問題的答者。

因為人人都喜歡聽故事,因為聽故事不需要動腦筋思考,那么得邊閱讀邊思考的文章,從人貪圖安逸的本性來講,本就是不討好的。但是世間的事情,都是這么奇怪,其實也符合進化論——能輕松獲的事物,價值都不高,因為人人都能獲得,自己哪里還有競爭優(yōu)勢?要在人群中獲得突出的競爭優(yōu)勢,就要比他人更能進化,進化需要的是:壓力,自我磨練、自我改變以適應(yīng)環(huán)境。要享受生活,需要做順人性的事;要進化自己,需要做逆人性的事。

◎滿篇故事的文章的“毒性”

現(xiàn)在我們來看看這些滿篇都是故事的文章的危害是什么?——這里有一個重要前提,就是我們是希望自己通過閱讀文章,獲得新的認知,獲得不同的思維方式,從而進化自己的思考力,如果我們并不想進化自己呢?并不想自己相對他人能有全面思考、以理論述的能力呢?那么很簡單,做任何事都做順人性的事,不要去吃苦,不要去奮斗,刷手機、吃薯片、聽故事、喝可樂、睡懶覺的日子蠻舒適的,很符合人性。

這種文章的套路都是講述3個故事,然后用100字總結(jié)下道理告訴大家。但是本質(zhì)的問題是:這個作者總結(jié)的道理對嗎?如果對的話,它的適用范圍是什么呢?它的邊界條件是什么呢?

至少就我的了解,很少很少的作者會寫道,這個道理的前提是什么,這個道理的適用情況是什么,這個道理的特殊情況時什么。因為基本沒有作者寫這些,如果我們信奉了他的道理,那么完蛋了!

(1)因為我們個人實際的環(huán)境,實際的情況和他胡編亂造(好吧,我承認我認為他們?yōu)榱宋恼麻喿x量很高,會故意寫驚悚的、抓人眼球的故事,就免不了胡編亂造一番了)的故事的環(huán)境、條件差別不小。我們卻拿著這作者總結(jié)的道理,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實踐,很可能會犯方向性大錯誤的。

(2)他們寫的故事,是無法完整而全面得闡述主人公的外部環(huán)境、條件、主人公的思維方式的,只能闡述很少一部分環(huán)境,和主人公的行動(但是看不到的行動呢?但是主人公的思維方式呢?),這么狹小的視角寫出來的故事,就能總結(jié)出正確的道理?搞笑了啊。

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吧,這樣大家更直觀?!疚衣暶?,我舉的是例子,不是真實的故事】

某文章的作者寫了一個人是一個小旅館的前臺,他心地善良,常常無私得幫助別人,一個寒冬的夜晚,旅店客滿了,但是深夜進來了一對老年夫婦,他就想著一定要幫助他們,于是把自己的員工休息房間給了老年夫婦住一晚。結(jié)果這對老年夫婦是富豪,他們很感動,就把自己名下的酒店過繼給了這個年輕人(是不是滿滿的讀者文里,希爾頓的故事的感覺),然后這個年輕人就開始發(fā)家致富了。文末,作者總結(jié):只要我們善對他人,他人就會善對我們,善良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未來。

我來解讀下我的看法:

(1)這個道理對不對?對?。?)但是這個道理是全面的道理還是局部的道理?作者沒說(也可能他水平不行,說不出來,原諒我的冒犯,因為誤人子弟的做法,我總難免氣憤),但是我認為這肯定是局部的道理——因為那種因為善良得幫助陌生人,而被拐賣的案例少嗎?那種因為善良而扶老年人,卻被訛詐的案例少嗎?那種因為善良而幫助同事,卻被同事踩著自己往上爬的案例少嗎?(3)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,有朋友就有敵人,對朋友善良可以,對敵人要善良嗎?作者也沒有說這樣的情況下,這個他總結(jié)的道理該如何處理。

這種講故事的文章太多了,我就不一一分析了。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:如何識別寫這個文章的作者很可能是在誤人子弟?

方法很簡單:用提問來識別。比如上文中我對那個讀者文章的提問。也可以用實際的案例來提問,比如你問作者,那些因為善良而給陌生人帶路,卻被拐賣的姑娘、小孩子,他們的未來因為善良而光明了嗎?作者如果能回答出他的道理的邊界條件,那這個作者還是有點水平,但是卻不坦誠的,因為他如果都知道邊界條件,為什么在文章中不寫清楚呢?

◎不帶毒性的文章該是什么樣的?

那么我們想通過閱讀一些好的文章,而獲得新的、不同的認知和思維方式,該怎么樣去判斷這個文章寫的不錯呢?——文學(xué)性的文章,新聞資訊類的文章除外,這些文章都是充滿時間、地點、人物、事件的,而且不會在文章里想闡述什么道理。

我個人的判斷方法是,寫的不錯的文章,應(yīng)該有以下3個特點:

1.文章中至少一半是抽象的論述,論述的是一種理論,一種模型,一種算法,沒有故事,沒有時間、人物、地點、事件。都是先論述清楚作者的想法,算法(通過抽象的論述過程),然后再帶入具體的案例來分析。而絕不是:先講3個故事案例,然后作者總結(jié)出自己的想法?!鞠敕☉?yīng)該是通過邏輯、道理的分析論述被推導(dǎo)出來的,那種講3個故事就能總結(jié)出想法的作者,是不是太牛了???滿腦子的哲學(xué)智慧??!】

作個形象的比喻吧。好的文章的作者,都是先推導(dǎo)出直角三角三邊長度的關(guān)系是:a*a+b*b=c*c,然后針對具體的故事案例,再去分析它。而且這個作者也給出了邊界條件——平面的,直角的三角形。

2.抽象的論述過程是一種符合邏輯的、符合道理的論述,能自圓其說,也能對不能解讀的情況,寫出邊界條件是什么,特殊情況是什么。一定要對那種不講邊界條件的文章保持警惕!比如有些文章講,我們應(yīng)該怎么斷食以保持健康?這個應(yīng)該要提出邊界條件,什么身體狀態(tài)的人,什么年齡階段的人才可以,有些文章講,我們應(yīng)該怎么學(xué)英語?這個方法應(yīng)該要提出邊界條件,英語水平在什么階段的人才能使用這方法……我很難相信,沒有什么邊界條件,就有什么適合于萬事萬物的絕對真理。(我目前相信的,我還沒看到什么邊界的只有陰陽哲學(xué)了。)

比如:一個文章講一個國家要變大變強,成為世界第一第二的富強國家,一定要發(fā)展高科技,但其實是有邊界條件的——這個國家有能力發(fā)展高科技。再比如作者說一個人要成為中國首富,一定要創(chuàng)業(yè)。很多人也創(chuàng)業(yè)致富了,但是他們并不能成為首富,邊界條件是他應(yīng)該創(chuàng)立那種代表未來巨大市場潛力的企業(yè)。

3.講的故事很少,不會超過篇幅的一半,大量文字都用于抽象的論述了。最后能接受讀者的提問,能解答讀者的提問案例,當(dāng)然有些案例不能解答,因為這些案例是在邊界條件之外的。

–原文結(jié)束–

我們別指望能從他人的故事中學(xué)到什么真知識,我也見過太多會講故事的人,而沒有講背后的條件或者文中所說的邊界(現(xiàn)在的自媒體、政客、明星)都喜歡包裝,人設(shè)來炒作,還有人信。

呵呵結(jié)束~

原文出處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EF2HlWvEEk4IT3onKEw-Q

【全文完】
看完的女俠/壯士,送今日毒雞湯一碗:當(dāng)你變得足夠優(yōu)秀的時候,你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她只是,單純的不喜歡你。

您還可能感興趣的:

發(fā)表回復(fù)